“王爷,您怎么回来了?”
“西林寨的楚军撤了,本王就回来了。”
“楚人撤了?”郑伯爷马上意识到事情的变化,“其他军堡军寨呢?”
“得等探马回来,不过,依本王看,楚人,是准备收缩了。”
央山寨这个枢纽,在双方大军兑子的局面下,被郑伯爷一举冲破,焚寨收俘而归;
东山堡和西山堡这两个前沿最为坚固的闸门也被破开后,余下军堡军寨完全处于了被分割等着被啃食的局面。
这月余以来,燕军“摧城拔寨”速度奇快。
楚人在镇南关以北的防御体系在被重创之后,无法再按照预想中的那样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以及“消磨燕人的兵锋”;
且连多阻滞一下燕人的进度以加剧燕人的后勤压力,这一点,和楚人自己所需要继续付出的伤亡比起来,还是不划算。
故而,楚人选择了撤兵。
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;
这也算是那位楚国大将军年尧的及时止损了。
可以想见,年尧为此会承担多大的压力,因为这种战略模式,本就是他布置下的,为此,楚人国内还给他安上了一个“土方”大将军的名号。
指的是这位大将军在面对燕人时,只知道埋头筑城筑城再筑城。
自己抽自己的脸,自己承认自己前期战略布置失败了,对于其威信,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。
最重要的是,
郑伯爷清楚,
年尧在国内的政治地位,和老田在燕国,压根没法比。
这段时间以来,郑伯爷处理批阅这些折子,前到军中军纪,后到后勤补给,军中事务,因为靖南王在军中的绝对威望加持,处理起来,无往不利,就比如刚才,那俩总兵,也照样得跪下来认错受罚。
后勤方面,也是平平顺顺;
这就让人很舒服了。
因为古往今来,大军出征,最让人头痛的,其实是后勤问题。
燕军自己都清楚己方后勤压力很大,因为大军是横跨整个晋国在打仗,楚人那边也清楚燕人的后勤压力,所以一开始就想将战事耗和拖下去。
但郑伯爷所“看见”的,后勤压力,应该是挺大,但后方各路官员,都在积极地筹措组织运转之中。
有些折子上,会请求延期一些时日,也是有客观原因在;
这种大方向的顺滑,让人很舒服。
曾经,燕皇马踏门阀,最为让人诟病的就是门阀倾覆后,大燕的官场将如何填补?
晋地战乱绵延,司徒家遭遇过叛徒,赫连家闻人家因为最先冒犯燕国,被燕军直接灭族,其牵连较深的家族官员,也都遭受了株连。
但事实证明,不过几年的时间,不仅仅是燕地运转秩序,就是连晋地的运转秩序,在此时,都呈现出一种……不能叫高效吧,但真可以说得上很稳定。
当然,这种稳定的表象下,则是燕晋两地百姓被压榨的现实。
现在,还有大燕前几年的不断大胜开疆拓土的胜利支撑着,所以百姓的忍耐力,尤其是老燕人,还能扛得住;
而战事若是再继续僵持很长一段时间亦或者是战局出现了反复,那真的是要出诗人吟唱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了。
不过,眼下的局面,是楚人主动收缩了,这意味着燕军将更快更轻松地将镇南关以北的区域给打扫干净。
同时………
靖南王看着郑凡,
道:
“你应该来不及编练新兵了。”
要提前发动了。
一是为了应对楚人主动收缩的局面,再耗下去,就真的是为了耗而耗;
二是为了国内大局着想,为百姓着想,也为陛下的身体着想;
原本的计划是,梁程那边吸纳新兵员,进行编练,最好的局面就是在入楚前,不仅仅是将自己本部先前的损失给弥补回来,还得吹个气球;
现在,时间限制,来不及了。
“先前你的选择,倒是不错,准你从各路兵马中抽调五千人入你中军。”
五千人,不少了,但放在数十万伐楚大军里,真不算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