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日月永在 > 第二百六十八章:北平和忽必烈(第2页)

第二百六十八章:北平和忽必烈(第2页)

北平作为金元两朝首都,仍然荒凉的不堪入目,究其原因便是它建城的主要价值,便是为了打仗。

当年太祖北伐,徐常两位大将军光复北平,宣布这座河北第一重城结束近五百年异族统治重回汉人之手,而后至今朝朱允炆巡视北平的三十余年中,北平作为汉蒙交战前线第一大城,承担了一座军事重镇的责任,城中满满的军事物资、粮食、火药等物。

阖城上下充满了萧瑟和肃杀之气。

历史上,朱棣迁都北京之后,先后三次迁民实北京,先是江南数万的富户地主,后是数十万各省百姓,这才使得北京渐渐有了作为王朝首都应该的繁荣气质。

而这个时间的北平城,更像是一座雄师云集的兵镇。

“赫赫京都千百年,钟灵毓秀萃龙渊。”

朱允炆叹了口气,钟灵毓秀这四个字看来北平眼下是配不上了,倒是这萃龙渊不虚,毕竟养出了朱棣这条真龙不是。

他还想迁都北京呢,现在实地考察一番,如果想要迁过来,要做的工程量恐怕不小。

“卿是北平当地人”

徐玉和一直老老实实端坐,眼神就没敢离开自己的靴子,听到朱允炆开口,头又垂下三分,毕恭毕敬的回道。

“劳陛下挂心,臣是北平大兴人。”

这算是老北京了吧,朱允炆细细一想,也听不出后世那辨识度挺高的北京腔,倒是更像河北口音。

“跟朕介绍一下这北平城吧。”

朱允炆撩开车帘看向外面,除了两侧低矮的房舍之外,便是一股子难言的萧瑟。

“是。”

作为从洪武二十八年就履职左布政使的坐地虎,徐玉和对这北平上下很是熟悉,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,包括风土地貌、丁口田亩、民族混居等各个方面都说的极其详尽,让朱允炆不住颔首,对他的工作态度表示满意。

看来候驾的功课做得很充分

“卿左布政使做了有八年吧。”

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徐玉和愣住,随后想到什么,有些激动。难不成皇帝打算给他升官

大明的仕途可不好走,基本上除了一开始就在中枢六部任职的可以逐步升迁,但凡地方官做到一省布政,就很难履职中枢了。

说到底,就是坑位有限。

不是朝中有人,地方布政使想高升中枢那是想都不要想得美梦。

“成绩很不错,北平不同于江南,情况复杂,卿能处理的如此之好,朕很欣慰。”

朱允炆冲徐玉和展颜一笑:“眼下漠北勘平,朕打算让卿来挑起这幅重担,毕竟卿久在北地,处理起来倒也熟悉。”

漠北

徐玉和眨巴两下眼睛,心中顿时大失所望,他还以为是去南京呢。

“陛下有命,臣自当赴汤蹈火,不负圣恩。”

不管如何,徐玉和还是第一时间大表忠心,领命谢恩。

也在这时,圣驾落跸,来到早前元朝留下的皇宫近前。

这是朱允炆落行在的地方。

元大都皇宫不是后世的故宫,因为它的布局和修建审美更符合草原人的习性和逐水而居的特点,所以即使它保存的相当完好,朱棣迁都时也没有选择直接住进这里,而是重建了一座。

徐常北伐,元帝北逃,几乎是拱手将北平让了出来,因此这座皇宫即使空了三十多年,其主体建筑的损毁仍未甚深,朱允炆来之前,北平布政使司便派人修葺打扫,几处主殿焕然一新,完可以入住。

“听说这座皇宫是阿拉伯人建造的”

朱允炆在皇城外就下了马车,倒不是他尊重草原人留下的遗址,他只是单纯想要走几步活动下身子,顺便通过这座整体建筑中的细节来窥探一下这个时代的痕迹。

“是的,一个天方的蛮夷。”

朱允炆便笑了起来。

“这忽必烈也是个妙人,一边恨不得把天方人斩尽杀绝,一边又重用天方的能工巧匠,朕听说元朝很多的制度都是阿拉伯人制定的”

“准确来说确实如此,逆元的律法、天象、星历、工程等方面基本都是由天方人来主导,再不济,其中也有天方人的影子。”

朱棣呵呵一笑,随后不屑道:“忽必烈不过是一个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酋长罢了,他打小受八思巴开蒙佛学,就已经背叛了他们自己的长生天,即使做了大汗,在灭宋的过程中也是多次犹豫不决,不敢轻易举兵。

如果不是八思巴拿狗屁天命忽悠他,他可能就不打了。后来战局不顺,他就将伯颜撤职,听了老孔家的建议,用了张弘范为蒙汉都元帅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