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罪臣知罪!”刘三吾俯身大拜。
刘三吾一脸认真道:“罪臣之前曲解陛下的意思,得到一人点拨,这才了解到,原来陛下是为了天下计,南方善于文词,而北方精于实学,所以会试才会出现如此偏差
“是被谁点拨的?”
“额,就是随便听说的
“听谁说的?”朱元璋瞥了一旁跪着的詹徽,冷笑道:“詹徽,是你瞎说的吗?”
詹徽立马跪了下来:“不是臣
“另有他人
“嗯,刘三吾,你此次费尽心思入宫见朕,就是向朕认罪?并恳求朕饶你一命?”朱元璋询问道。
“难道每一次会试,都要对北方学子格外照顾吗?那长此以往下去,南方学子会怎么想?心中会不会觉得朝廷不公?又该如何安抚南方学子呢?”
朱元璋目光微凝,陷入了沉思。
半晌后,他看着刘三吾问道:“说吧,你的策略是什么?”
刘三吾行礼,说道:“以秦岭淮河为界,将大明分为南北两片区域。而会试时,南北各一张榜单,每张榜单择出十名学子,这样就不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了!”
朱元璋深深的看着刘三吾,询问道:“这办法是谁告诉你的?”
“呃,罪臣自己想的
朱元璋冷笑几声,又问道:“哦,那肃王还说什么了?”
“肃王还说,今后的科举考试不能只重视理学,理学者善于言辞而不擅长处事,让他们担任官位,对大明的政事不利……”
刘三吾刚说了几句,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,愕然的抬起头,呆愣的看着朱元璋。
朱元璋沉吟了片刻,点头道:“这小子还算有点本事,竟能想出这个法子。可是,如果每次会试前,南方的学子去北方参加考试怎么办?”
刘三吾弱弱的说道:“关于这件事,肃王殿下也有交代,他认为,以祖籍论,祖籍在南则为南籍,祖籍在北则为北籍
朱元璋眯着眼,眼眸中透出精光,那个逆子,想出的主意着实不错……
如此一来,能保证南北政治平衡。可是南方的科举竞争压力大,那些南方学子会同意吗?
如果不同意,又该如何呢?
“……”朱元璋一脸懵逼。
刘三吾解释道:“肃王觉得应该采取措施,兴建学校,选拔学官,并且坚持把“教育工作”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
“由官方出资,各府设立府学,各州设立州学,各县设立县学……只要陛下兴此善举,就能牢牢笼络读书人的心,那些学子们就心向大明,掀不起风浪
“如此一来,耗资太大了吧?”
“由各地的地主阶级出资,朝廷负责整合,这样就能大大减轻财政负担
朱元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,眼眸中泛起异彩,如果开设官方学校,那些地主应该乐得其见吧?
喃喃道:“朱拓这小子,想的如此深远,不错,不错,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
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时,就从元朝灭亡中看到,除了元朝人作死的原因,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。
百姓们与朝廷不一条心,那朝廷能存活多久呢?
“你回去吧朱元璋摆摆手。
“罪臣回哪?回刑部大牢吗?”刘三吾呆愣的问道。
“回你自己府邸……你要是想回刑部大牢,朕也不拦着你朱元璋看了一眼刘三吾,又道:“还有那些考官,也都回去吧
“之后,朕会下诏书,就说此次会试分为南北两榜,各择出十名优异学子,此事是大明分南北取士之先例,以后遂成定制
刘三吾立马跪拜,叩谢陛下圣恩。
接下来的事情,就变得十分简单。
朱元璋在整个大明有着无上的权威,当他认定一件事的时候,也许只有马皇后能劝动他,其余所有人都不行,包括前太子朱标。
听说,马皇后去世的时候,朱元璋伤心过度,跪在地上嚎啕大哭,哭了三天三夜。
可是胡惟庸等一众开国将领,哭的声音更大,整整哭了五天五夜。
这位洪武大帝,在经过堪称尸山血海般的十几年军事生涯,成功创造了这个偌大的帝国,又励精图治了三十年,在整个大明国是一言九鼎。
朱元璋首先让锦衣卫抓捕了一批北方学子,控诉他们诬告,而他们诬告的官员都是朝廷命官,若是罪名做实,那就是抄家流放的结局。
随后又抓了一批南方学子,说是有人指证他们会试作弊,虽然这些人百般狡辩,但还是挨了锦衣卫一顿毒打,有的人屈打成招,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。
这两件事,把全京城的学子吓了一跳。
打了一棒子,朱元璋自然要扔给他们一个甜枣,于是亲自下诏书,昭告天下。
今后会试分为南北双榜,各择优录取十名。
此令一出,南方学子和北方学子都安静了下来,默默接受了朝廷这个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