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> 第58章 离开老巢(第3页)

第58章 离开老巢(第3页)

每一次的革命运动,也都给清廷的最高统治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

有记载,在袁世凯上任外务部尚书、军机大臣的次日,就被慈禧召见。

慈禧的案台上有好几份各地起事的奏报,见到袁世凯,这个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太婆流起了眼泪。

慈禧抱怨:“内乱外患,日急一日,究竟如何是好?有云立宪即可安靖者,有云立宪必有大乱者,真无法可施。”

慈禧虽然对袁世凯有戒心,但她清楚,袁世凯对很多问题,有独到的见解。她实在搞不清楚,立宪是怎么回事?真心实意想和袁世凯讨主意。

袁世凯回答:“与其坐以待亡,不如立宪,即使无益,可免后悔。”

于是,在风雨飘摇的满清,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立宪运动。

把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一南一北,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两个封疆大吏升迁至军机处,一方面是为了把他们从其老巢迁出,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两个一直政见不和的人相互制约。

但是,慈禧太后的后一想法没能实现。

张之洞字孝达,号香涛,为总督时,喜称“帅”,故时人皆呼之为“张香帅”。??晚清名臣、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,祖籍直隶南皮,出生于贵州兴义府(今安龙县?)。咸丰二年(一八五二年)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,同治二年(一八六二年)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。授翰林院编修,历任教习、侍读、侍讲、内阁学士、山西巡抚、两广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江总督(多次署理,从未实授)、军机大臣等职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。

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,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。教育方面,他创办了自强学堂(今武汉大学前身)、三江师范学堂(今南京大学前身)、湖北农务学堂、湖北武昌蒙养院、湖北工艺学堂、慈恩学堂(南皮县第一中学)、广雅书院等。??政治上主张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、大冶铁矿、湖北枪炮厂等。

袁世凯和张之洞都是立宪的支持者,但两个人也是有分歧的。袁世凯是主张急办的,张之洞是主张缓办的。

但是,两个人这一缓一急,不但没起冲突,反而相得益彰,取长补短。

立宪是何等艰难的事,快能快到哪里,慢又能慢几何。而两个人都是干实事的人,都是责任心极强之人,有很多共同之处。

最重要在于,毕竟这处于变革时期,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,人们思想上收获的东西,和按部就班的平常日子是无法相比的。社会在进步,人的思想也在进步。

两个人都是对新的事物容易接受之人,共同的进步也会使这两个人形成很多的共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