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苏宇林紫 > 第48章 又挖出了金箍棒碎片(第2页)

第48章 又挖出了金箍棒碎片(第2页)

再加上经过一段特殊时期,厨艺上的传人,也不敢轻易冒头,所以国营饭店的厨师,手艺其实真的很一般。

宋锦之似笑非笑的瞧了苏茉一眼,苏璟这堂妹,说话圆滑的很,也是个滑不溜手的人物。

等吃的差不多了,苏璟这才打开话匣,说起事来。

“小茉,我听小堂叔说,国内准备改革开放了,你有什么看法?”对苏茉,苏璟从来没小看过。

“堂哥是准备回国投资?”

“是,有这个想法,我看好国内市场。但国内各行业封闭久了,一开始估计不会容易,你有没有什么建议?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苏茉想了想,道:“建国后,国内一直都是计划经济,几十年了,要想一下子转变成市场经济,没那么容易,前几年,肯定会有不少阻碍,我不建议一开始就重拳出击,应该徐徐的来。”

“国内目前最严峻的问题,就是就业问题。几年前,国家有大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了,今年开始陆续回城,几百万的待业青年回城,如果都没有工作,肯定会造成社会动荡,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来安排他们。”

“堂哥不妨从能快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,又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行业入手。比如,代加工。这种不冲击国家工业主体,又能提供大量就业的行业,政府一般都会开绿灯。”

“我建议可以先从投资制衣制鞋厂开始,成本不高产出又快,内销外销都可以,市场很大。”羊城的服装批发行业,可是繁华了几十年。

“而且,华国大部分的女性,多少都会做衣服,招工十分方便。到时候只要找几个老师傅,给她们培训一下,几天就能上手。”

“华国地大物博,目前土地还是很便宜,租赁一块土地,建个工厂花不了多少钱,比在其他国家,会便宜很多。”

“最主要的,是华国人工成本很低。据我所知,联邦德国制衣厂工人,月薪大概在800~1000马克,但在华国,你要付的人工成本,可能只需要50马克。”

宋锦之本来只是随意的听一耳朵,这听着听着,神情也认真起来。

他本来还以为苏璟只是找话题随口问的,毕竟一个从做生意都不允许的地方出来的人,能懂什么?

现在看来,苏璟这堂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。

“德国这边的制衣厂只制作顶级品牌的服装,月薪自然高一些。欧洲大部分的服装,都是在东南亚那边代加工,成本也不高。最主要是那边代加工行业成熟了,都有条例可依,这移到华国,什么都得重新跑一遍,这也是成本。”宋锦之道。

“这没办法,这是必须要走的,但一旦走通了,获得的收益却是巨大的。虽然东南亚用工成本也不高,但比起华国,还是高了三到四倍。但,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。”

“听宋先生这样说,应该在那边也是有相应的代加工产业。既如此,你应该也察觉到了,那边的劳动力跟不上,生产规模有限,而且用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。”

“东南亚国小人少,全部加起来,人口估计也就刚够华国的三分之一。华国有近10亿的人口,劳动力充足,像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,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比华国更合适。”

现在国人还什么都没见过,先从劳动密集产业薅一波,给国人开开眼界,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,这是国家发展必经的阶段。

现在接技术密集型产业,也承接不住,国人的文化水平还没到那个程度。

“还有呢?”宋锦之示意苏茉继续说,他对国内了解很少,发表不了任何看法。

“可以往房地产方向,建商品房。”苏茉道,“目前,国内大城市的住房问题,非常严峻。许多家庭,一家十几口住在几十平的房子里。”

“可我听阿璟说,你们国内的房子,是国家或工厂分配的。”

“目前是如此,房子暂时还不允许买卖,但一旦放开了,那些迫切需要住房的人,只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,基本都会掏钱的。同是华人,你应该清楚华人对房子的执念。”

“华国工资那么低,又能掏得起多少钱买房子?”宋锦之皱眉。

这建房子投资可不少,拍地要钱,购买建筑材料要钱,人工也要钱,还有后续各种,这要是卖的价低了,他们赚不了多少钱,这要是卖高了,卖不出去,不得砸手里?

苏茉抿了抿唇,“华国虽然工资低,但福利比还是很不错的。只要有正经工作,医疗教育食宿啥的,都工厂包了。”

“不妨换一种思路,跟政府和工厂合作,帮助它们解决住房问题。政府出地,你们负责设计、建造,工厂出买房的工人。”

“至于销售的时候,怎么去卖,就看怎么去谈了。国家要解决住房问题,总得出一部分钱吧?工厂要解决员工住房问题,总不能一分钱不掏?这职工想住好房子,总得自己掏一部分钱吧。”

“不妨把这房款分成三份,国家出一份,工厂出一份,那剩下职工承担一份,那压力自然就轻了很多。”商品房初期着名的购房“三三制”。

宋锦之这回真是坐直了,房地产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,都是很重要的一块,如果这个方式可行,华国那么多人,这个蛋糕可是巨大。

宋锦之和苏璟一起,开始跟苏茉认真讨论起这些建议的执行问题来,三人一直讨论到九点多,这才送苏茉回学校去。

苏茉之所以说那么多,并非为了卖弄。

而是她了解过这一段历史,改革开放初始,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,外资对在华投资并不热衷,刚开始招商引资并不顺利。许多都是领导亲自出面去谈,华商看在领导的面子上,少量投资一些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